生鲜农产品冷链如何做到离消费者更近?与国外相比,中国冷链物流又存在哪些缺失?

导读:农产品需求侧变化蕴含着消费升级我国农产品的供给相对而言没有变,而是需求变了,质量和品种要求跟不上消费领域的变化,导致消费能力严重外流。因而,从需求侧出发,对农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农业结构调整...

农产品需求侧变化蕴含着消费升级

我国农产品的供给相对而言没有变,而是需求变了,质量和品种要求跟不上消费领域的变化,导致消费能力严重外流。

因而,从需求侧出发,对农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激励供给侧生产出更多安全优质有营养的农产品,从而推进消费者食物与营养提升计划,引导健康生活方式,那就必须深入系统地分析和研究需求侧的变化趋势。

粮食需求侧分析

首先,我国粮食需求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玉米、普通小麦、稻谷过剩,而大豆、强筋粉、弱筋粉严重不足;其次,粮食加工、流通方式比较粗放,无法适应个性化、小众化需求的新变化。粮食深加工比例偏低。最后,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很不健全。因此,要推动信息技术在粮食收购、仓储、物流、加工、供应、质量监测监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蔬菜需求侧分析

我国蔬菜早已告别了数量及品种短缺的时代,但达到绿色或有机的比例偏低,且高质量的蔬菜供应数量总体不足,部分品种无法保证四季供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消费者对新鲜蔬菜需求不但没有降低,反而随着消费升级对品种和品质的需求不断增长。一方面,人们对膳食结构与健康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对新鲜蔬菜摄入量;另一方面,围绕蔬菜产业的休闲观光、采摘、餐饮等旅游开发项目,使蔬菜生产、加工、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之间紧密衔接。

水果需求侧分析

目前我国优质果率仅占40%左右,普通果为45%,劣质果占15%,水果产业发展长期存在着不均衡现象,一方面消费者对安全、优质、特色水果的需求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水果流通方式的巨变顺应消费领域的需求,如贴近消费者社区的连锁超市、专业水果店,以及电子商务新兴流通业态成为消费者购买的主要途径。此外,将新鲜水果、高档水果及有机水果逐步纳入到中央厨房、休闲观光和田园体验等混合业态中,使得水果的需求呈现出综合消费与融合消费之中。

肉禽蛋需求侧分析

数据显示,2017年禽肉蛋农产品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5.78%,水产品价格上涨2.7%,粮食价格上涨0.5%。可见肉禽蛋类产品的消费需求从吃好到吃得健康、保健及养生等需求的转变。此外,肉禽蛋“低价时代”的结束,预示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标准的提高,发展特色肉禽蛋产品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主要途径。

水产品需求侧分析

2016年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快的就是水产品。从食品营养角度,除蔬菜外,水产品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少、热量低、容易消化、健脑。水产品生产者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水产品的品种与品质结构。

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升级与走向

首先,由基础性向功能性消费需求的转变,比如“充饥型”粮食消费向“品质生活型”粮食消费转变;其次,农产品向营养保健消费需求的转变;再次,向有机或高品质消费需求的转变;最后,向定制化的品牌农产品消费需求的转变。
生鲜农产品冷链如何做到离消费者更近?与国外相比,中国冷链物流又存在哪些缺失?

总之,对生产者而言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探究市场潜在需求,利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分析,深入洞悉消费者行为的深层次需求。

冷链物流需求侧变化的方向

首先,基于消费需求侧为导向的冷链物流“模块化”服务体系需求:冷链物流上下游各环节的资源整合,降低冷链运营成本;实现冷链网络信息化与装备智能化的需求;冷链物流跨界的协同与融合需求;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区块链的构建。

其次,原产地“最先一公里”冷链体系的需求:农产品产地采摘预冷、分级、加工、包装及仓储等环节的冷链需求;强化农产品“最先一公里”的重要性,加强产地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园区、农协及农村市场中介等组织打造“最先一公里”的协作链。

再次,解决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瓶颈的需求:生鲜农产品冷链需尝试如何离消费者更近,如何使消费者更便捷、更轻松地买到生鲜农产品;随着生鲜电商的发展,不断探索出诸如冷链宅配服务、生鲜O2O网点自提、社区布局自提柜及便利店负责配送的生鲜电商冷链配送模式,为农产品冷链“最后一公里”的信息、技术、装备、标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胆的尝试。

最后,冷链物流实现“全程N公里”的多环节无缝对接的需求:面对城乡消费升级及消费的差异化、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侧变化,冷链亟须从全产业链各环节中适时满足需求侧定制化趋势。

冷链物流的转型与升级

消费需求侧的渐变,促使冷链物流行业经营模式多样化,运营管理高效化,供应链协作体系集约化和协同化,冷链物流将在效应溢出、产业边界、附加值衍生、服务延伸、价值链延展、业态细分等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释放出巨大的服务供给能量,从而全面实现行业的转型与升级。

冷链供应链金融“模块化”服务体系

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服务就是针对生鲜农产品冷链全过程运作中,由于行业的市场中介组织落后和短缺,旨在于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诸如包装、加工、分级分拣及储运等环节的模块化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供应链金融物流服务,获取更多赢利点,不仅解决了冷链上下游客户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实现冷链物流的流程畅通、信息贯通、技术沟通、运营联通的倍增效应和范围效应、规模效应。

生鲜电商智能社区冷链物流系统

打造线上线下全端覆盖的生鲜电商平台;智慧型社区的生鲜农产品终端服务体系;基于体验式的实体店综合服务;市域型或社区型中央厨房服务系统;社区生鲜农产品智能自提箱服务系统。

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的运作体系

专业合作社(或合作联社)的冷链运作系统;农业龙头企业涵盖冷链物流的加工生产、经贸商贸流通、科技研发等一体化运作体系;农协+农产品经纪人的冷链外包协作体系;农产品基地或园区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体系;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跨界冷链协作体系。

大数据下的冷链物流集成化平台

集创新型供应链管理和资源整合服务为一体的第四方冷链物流平台,属统一多级互通物流信息系统,在行业内构筑区域性或全国乃至全球性的快捷、透明、协同、高性价比的集约型冷链物流网络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基于线上和线下具有解决供应链集成化方案的冷链物流管理平台。

总之,我国冷链物流将迎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发展良机,冷链物流作为全社会的“后勤保障系统”,不仅要完成农产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增值,还要在“最先一公里”“中间N公里”及“最后一公里”等环节上,真正完成技术集成化、信息系统化、装备智能化、运作集约化的转型与升级。

与国外相比,中国冷链物流存在哪些缺失?

随着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的起步,企业也在逐步发展,但离专业化与规范化仍相去甚远。冷链运营模式需要升级,分工需要明确,相关法规也需进一步完善。存在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存在机会,至于需要多久时间才能真正实现质的提升,还需拭目以待。

近日,能够治疗癌症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上市。但该疗法普及的关键问题在于运输,而全球顶级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Cryoport恰好能够完成这一任务。

冷链,是运输物流中的一个特殊的分支。各种易腐烂的食品从各处收购之后,在产品运输、贮藏、分销等各个环节中,都要保证其处于低温环境之下,以保证食品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
生鲜农产品冷链如何做到离消费者更近?与国外相比,中国冷链物流又存在哪些缺失?

这样一个特殊的供应系统是为全球物流行业所需要的,因此在发展冷链方面,国内外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冷链行业在技术与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仍不算完善,这种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鲜电商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一、冷链市场发展势头较好,运输渠道多元化前景可期

在对上文提到的免疫疗法的每一个运输环节中,Cryoport都会采用科技手段以保证该疗法的完整度,毕竟这是一个价值500000美元的包裹。能否安全运输对于患者而言的区别可能是生死之间的跨度。

由此可见冷链运输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冷藏食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千年前“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运输场景早被今时今日海陆空的立体式的冷链运输取代。

在中国,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升,对于食品的消费观念也从传统的单一型向现代的多样化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食品行业蓬勃发展,为食品冷链物流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以速冻食品、乳制品、肉制品、生鲜为代表的冷链行业走上了提升期的轨道。

近年来,以生鲜电商为代表的物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淘宝推出了“喵鲜生”,京东推出了“购蟹”频道等。自2012年以来,生鲜电商开始进入发展期,也促使冷链物流的需求急速增长,使冷链物流向多渠道方向发展。

通常来看,冷链物流的主体包括海、陆、空三种运输方式。

从运输规模方面来看,陆地运输是中国冷链行业的中坚力量。从冷链运输结构分析,中国公路冷藏运输比重为25%、铁路冷藏运输为55%、船运约为20%,而欧美发达国家公路冷藏运输占冷藏运输总量比重的60%~80%。

公路运输方式的优点在于起运快、手续简单、装卸方便、直达目的地等。随着全国各地公路运输网络的飞速发展,公路运输逐渐成为各类运输方式之首。冷链公路运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冷藏车制造的强劲势头而得以发展。

公路冷藏运输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运输。因而重型车成为长途冷藏保温运输的主要工具,而小型冷藏保温车也作为短途易腐食品的主要运输工具逐渐兴盛。

与公路冷藏运输相比,铁路冷藏运输具备缩短运输时间、增加货物容量、提升安全性能等诸多优势,适用于大宗冷藏货物的长途运送。以保温蓄冷设备和技术为手段,以运输网络资源为依托,为冷链运输提供了新模式。当然,铁路冷藏也需在运输环节、冷藏车周转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升运输质量。

海运则适用于远距离运输,体量大但效率低,并且容易受到地域限制。并非每个国家都临海,也并非每个地方都有海上外贸的港口。此外环境变数大,安全系数下降,空运有与海运类似的缺点,所以并非冷链运输的主流运输方式。
生鲜农产品冷链如何做到离消费者更近?与国外相比,中国冷链物流又存在哪些缺失?

冷链物流满足了现代人对食品的保鲜需求,并减少了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浪费,因此冷链物流迅速打入食品制造业。由此,以冷库为点以运输为纽带的冷链行业逐步崛起。根据罗兰贝格咨询公司预测,中国的冷链物流行业在今年的市场规模将高达5800亿元。到2025年,冷链食品的需求将增长至4.5亿吨。

尤其是在2015年~2016年间,中国冷链市场发展迅速,冷库库容、冷链物流公司持续性增长。这主要是由于消费市场的需求所致,尤其是生鲜电商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中国拥有冷库数量超过20000个,分布广泛。各类运输方式互补,形成巨大的冷链物流网络,冷链市场的年增长率超出了8%,引起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尽管中国冷链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处于发展初期,尤其是与国外市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二、国内外冷链市场差距较大,发展尚处初期存在进步空间

其实,关于中国冷链行业存在的缺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例如超市、水果摊、菜场等地,处于冷链环节的末端。而大多数时候,冷链物流就是在“最后一公里”不够完善。有时我们去买雪糕,吃过之后会感觉雪糕是化开再冻住的,影响口感。我们到超市去买冻肉,捏一捏总会觉得冻肉变软了,似乎保存的并不那么完好。

在B2B环节,冷链运输还是有保障的,但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有时就不那么靠谱了。中国许多超市,包括品牌超市中的肉、菜、乳制品和冰激凌在这个环节的供应中多以常温车加棉被的形式。毕竟温度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从温度要求到各个环节,很多商家都本着“能省则省”的观念。

纵观冷链物流的整体发展,并不能够将这种现象完全归咎于零售商。与国外相比,冷链物流在各方面仍然有上升的空间。

以美国为例,冷链物流除对温度要求严格以外,在时间方面也有严苛的标准,汽车产业在美国起步早。加之美国拥有完整的交通运输网,使得冷链物流更为发达。

在分工方面,美国对冷链物流的分工异常明晰,各个环节都明确自己的职责。运输方只负责确认司机,仓储方只负责卸货,维修公司只负责抢修。尽管分工细致会繁琐,但长时间积累下来,各地分工专业性极强,质量、速度与技术方面迅速提高,提升了冷链物流的可操作性。

从技术层面来看,国外冷链物流拥有先进的辅助设备,如卡车卫星定位系统、远程控制平台、车载电脑等。提升了冷链的运输效率,并为顾客提供节约成本的服务。

为确保货物符合规定,企业与政府通常保持紧密的联系,向相关部门提供生产商及托运人的资料。在一些冷链企业的仓库中,有美国海关授权进行进出口货物的安检设备与FDA(美国食物及药物管理局)专员对货物进行现场检查的工作岗,严格确保货品的质量与安全。

而在中国,冷链运输属于“贵族运输方式”,尤其是空运。但想要省时间就必须多花钱,空运对制冷和保温均有很高的要求。在冷链运输行业中,时间等于一切,时间关乎委托方的利润、运输商的信誉以及消费者的食用和使用的安全。

不过,中国的冷链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许多方面尚不够完善,空运方式的高成本也并不为更多人所看好。中国生鲜行业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冷链运输的制约,高成本导致收益降低,阻碍了发展的速度。

最重要的是,中国冷链市场尚无统一的规范标准。中国冷链运输货品种类繁杂,对冷链行业的标准设立而言是一种障碍。此外,各地对于冷库、车辆的规范化要求差异大,也使得标准化之路艰难。从本质上来看,冷链是通过集约化标准化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利润的,所以前端企业生产、加工包装以及政策都亟需标准化和明确化。

此外,人才的缺乏也是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也是中国每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应试教育固有的缺陷,使得专业人才大量缺失,尤其是冷链人才。除了掌握普通的物流技术,冷链人才还需了解制冷技术、食品医药安全相关的知识以及国家的法规等。

随着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的起步,企业也在逐步发展,但离专业化与规范化仍相去甚远。冷链运营模式需要升级,分工需要明确,相关法规也需进一步完善。存在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存在机会,至于需要多久时间才能真正实现质的提升,还需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云南昆明逸天物流运输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